自信自强守初心,创新致远启征程。11月3日至5日,第十二届中国风景园林教育大会于河南农业大学龙子湖校区成功举办。本次大会以“自信自强,创新致远”为主题,邀请来自全国100余家高校、企事业单位的150余位专家学者进行演讲,近1000名全国风景园林教育工作者和行业从业者代表参会。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理事长、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总工程师李如生,河南省住房与城市建设厅党组成员、一级巡视员、副厅长巩魁生,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监事长、华中农业大学党委书记高翅,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副理事长、教育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林业大学副校长李雄,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建筑大学校长张大玉,中国风景园林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福建农林大学校长兰思仁,河南科技学院党委副书记何松林,河南农业大学校长介晓磊等出席开幕式。开幕式由中国风景园林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河南农业大学风景园林与艺术学院院长田国行教授主持。李如生、巩魁生、李雄、介晓磊分别致辞。
(文/王钰清 李雨澍 图/新媒体工作室)

李如生致辞
李如生表示,风景园林教育应紧跟时代步伐,在课程体系、培养模式、教学理念上进行优化调整,突出风景园林专业在应对气候变化、环境治理、生态修复、城市更新和乡村振兴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展现以高质量人居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的担当和使命。本次会议聚焦国际发展大势和国家新发展阶段,探索风景园林新内涵,拓展新领域,解决新问题,将有助于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的风景园林教育体系,持续打造中国风景园林这张亮丽名片。

巩魁生致辞
巩魁生指出,河南省委、省政府正在实施以城市空间重塑、城市功能完善、人居环境改善、城市文化复兴、生态环境修复、经济结构优化为目标的城市更新行动,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是城市更新行动的重要内容,在推动城市生态修复、塑造城市特色风貌、传承优秀历史文化、提升城市公共服务品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李雄致辞
李雄表示,中国风景园林教育事业经历了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从单一到多元的过程,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也正在面对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挑战。他希望风景园林教育工作者能够在本次论坛中聚焦新时代风景园林教育主题,紧密围绕产教融合、科教融会、专业实践、教育教学改革等各领域各环节开展交流、开拓思路、有所收获,为培养一流风景园林人才、促进风景园林行业发展和科学技术研究做出更大贡献。

介晓磊致辞
介晓磊代表学校致辞。他首先对各位嘉宾的莅临表示欢迎,并简要介绍了河南农业大学的发展史。他指出,风景园林发展对于支撑美丽中国建设具有突出作用,培养一大批创新型复合型应用人才,是所有风景园林教育工作者和行业从业者的重要使命和历史责任。近年来,河南农业大学积极探索、坚持走好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发展道路,组建团队、搭建平台、承担项目、创新服务,形成了多个优势的研究领域和方向,为河南省乃至全国风景园林行业输送了一大批优秀人才,为地方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他希望与会者就如何守正创新,实践探索,不断拓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培育新优势、新动能,深入交流研讨,碰撞思维火花,明确发展路径,以实际行动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党的二十大精神。
开幕式后,举行了大会主旨报告,7位风景园林领域的专家学者分别作主旨报告。主旨报告由李雄教授主持。

高翅教授作主旨报告
高翅教授的报告题目为《五育融通启智润心,以文化人向美而行》,他表示,教育的过程中应当注重学生品格品行的塑造,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以人文主义的教育理论来引导教学实践,真正做到全人教育,从而启智润心。他指出,风景园林专业本身就是极其综合的,涉及许多学科,要以设计为出发点,不仅做到“悦目”,更要做到“赏心”。同时,“中华文化历史要坚持,中华文化基因要传承,中华审美风范要展现,这就是我们当代中国风景园林人应该有的责任和义务”。

兰思仁教授作主旨报告
兰思仁教授以《新时代风景园林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探索》为题,强调了风景园林是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需要运用到自然和人文科学的综合理论,满足人居环境营建的多元化国家和社会需求。生态文明、城市更新、“双碳”、绿色发展等实践,更加需要与多专业领域进行交叉融合。因此,要在人才培养理念、课程体系、教学方式、学研创用的体系化和特色化等方面开展改革创新。

张大玉教授作主旨报告
张大玉教授以《传统村落理水智慧及应用》为题,结合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进行介绍。作为全程参与传统村落遴选标准制定和遴选工作开展的学者,他介绍了目前国家级传统村落的概况以及传统村落的营建与理水的关系,并结合具体案例,讲述了传统村落选址和营建中蕴藏的智慧。他表示,我们应当充分汲取其中的智慧,遵从科学合理和生态可持续的原则,分析总结问题,科学规划,合理设计,达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最优效果。

何昉教授作主旨报告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北京林业大学教授、深圳大学特聘教授何昉在以《走实践多样性专业型风景园林发展之路》为题的报告中表示,以实践经验为优先,培养独立的专业工作能力,是未来风景园林学科的人才培养重点。风景园林专业取消了学术型学位,向专业型转变,因此高等院校需要率先开始探索职业化的道路,在专业的包容性基础上,尊重风景园林学科发展轨迹和名称的多样性,走向风景园林多姿多彩的新时代。

王磐岩教授作主旨报告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科技委主任、教授级高工王磐岩的题目是《标准支撑园林绿化创新发展》,她指出“标准”无处不在,不仅是对传统的实践经验的总结,也是对创新的引领。风景园林的领域非常广,在实际工作中,标准是规范执行工作的基础,也是跨领域交流的平台和助手。守住生态功能保障基线、环境质量安全底线、自然资源利用上线三条底线,以“标”为“准”,推动风景园林行业标准化发展。

杜春兰教授作主旨报告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院长杜春兰教授以《复杂环境下风景园林理论创新与探索》为题,从西南地区的地形地貌入手,从成渝双城经济圈等重大战略出发,以山地城市公园的解决方案为案例,阐述了新理论建构所包含的问题意识。她表示,我们既要守住风景园林的本源,同时要吸取融合其他学科的优势,守正融合、突破边界和协同创新。

田国行教授作主旨报告
田国行教授以《构建建成空间与生态环境协同演进的人居生态系统》为题,从学科专业历程回顾、应需而生的路径选择—社会服务、应时而生的战略选择—科技创新、应运而生的办学需求—国际合作、办学模式的历史探索—人才培养、创新时代的历史机遇—转型思考等6个方面展开演讲。他指出,专业未来的发展,应当面向前沿,围绕创新办学科;面向行业,围绕产业办专业;面向国际,围绕开放办教育;面向实践,围绕应用搞服务。
主旨报告结束后,3大主题论坛和10个分论坛同时举行。在英林讲堂南大厅举办了2022年学生设计竞赛与2023届优秀本科毕业设计作品展。
5日下午,大会顺利闭幕。本次大会内容实用,干货满满,为与会者提供了一次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机会,会议取得丰硕成果,得到了与会人员的一致好评。
5日下午,大会顺利闭幕。本次大会内容实用,干货满满,为与会者提供了一次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机会,会议取得丰硕成果,得到了与会人员的一致好评。

大会合影留念